- 时间:2025-03-14
- 点击:729
- 来源:人事处
新疆理工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推进人才引、培、管、考等各项关键工作。2024年,学校全面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激励与引导下,学校人才工作持续发力,已初步探索形成“本土+银龄+援疆+挂职+产业”五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学校召开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
以德立才 树好师德“风向标”
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制定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点,将师德师风贯穿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每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对师德失范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切实维护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和教育行业的清风正气。
学校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科学引才 拓宽引才“大航道”
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合格评估的推动下,建立“学校为主导,院(部)为主体”的引才机制,通过全职引进、柔性聘用、退休返聘、金课援疆、天池特聘、银龄计划、外聘兼职等多渠道破解引才难与留才难问题。特别是2024年,在合格评估“以评促建”的激励下,学校入选人才数量与建设经费实现历史性突破,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引育工作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强势劲头。
援疆干部教师汇聚新疆理工学院
用心做好银龄教师招募服务工作。目前,有来自全国59所高校的80多名银龄教师在校支教支研,“银龄”教师已成为现阶段学校实现教育合格、有质量的“本土”力量。学校落实银龄教师相关工资待遇,组织参观柯柯牙纪念馆、三五九旅纪念馆等文旅活动,开辟“援疆银龄专家种植园”,在学校官网开设“边疆献余热 银龄援新理”专栏,营造关心关爱银龄教师的浓厚氛围。
学校召开银龄教师座谈会
开辟援疆银龄专家种植园
加大兼职教师聘用力度。学校建有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设计、实习实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专门委员会,聘任阿克苏地区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企业家、专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实践课程
系统育才 构建人才“蓄水池”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面推动实施“1+3+X”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分类指导、全程培养、多元协调、考核评价,逐步构建“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进阶式培养培训体系,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2024年,学校与浙江对口援助高校首次开展硕博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20名教师被遴选为浙江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支持高层次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学校制定高层次人才岗位任务合同书,突出岗位贡献和工作业绩导向,将合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聘用的重要依据,以岗定薪、岗变薪调,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2024年,学校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参加自治区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均斩获金奖(大赛共产生金奖7名),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显著成效。
自治区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选手领奖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落实《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选派教师参加行业企业的专业实践锻炼,组织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到36.5%。学校实施“一院一产”工作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技术攻关项目,促进教师常态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形成校地资源互补与双向赋能格局。
新疆理工学院将以通过合格评估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扎根边疆、服务南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来源:人事处
审核:胡登雄
编辑:孙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