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13
- 点击:722
- 来源:
盛夏七月,阳光炽热,科学梦想也在悄然萌芽。7月7日至12日,由阿克苏市团委与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绿色低碳教育青少年科学夏令营在新疆理工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以“探秘低碳世界,争做绿色先锋”为主题,是新疆理工学院“十百万志愿服务活动”的特色延伸,吸引了来自阿克苏市各乡镇和社区的50名中小学生参与。
夏令营围绕探秘绿色能源、动手智造未来、低碳生活挑战三大核心模块,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动手实验、团队协作等形式,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科技体验与环保实践平台。
开营仪式上,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金冠华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夏令营,让南疆青少年走进大学校园,感受科研氛围,了解国家“双碳”战略的科技支撑,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滕晓雯在开营仪式上讲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加强两院及青少年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互动,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营员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参观了新疆理工学院新能源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新疆菌物科普基地等场所,并参与了系列趣味科学实验。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赵元超老师演示了“大象牙膏”(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水果电池、盐水小车实验让营员直观感受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当雷电模拟器发出“滋滋”声响,蓝色电弧在空气中跃动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惊叹;面对手摇发电和气压发电装置的精密结构,有营员忍不住追问:“这个设备能让家里的电灯一直亮着吗?”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知识耐心解答,将复杂的原理转化为“阳光变电力”的生动故事。
来自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营员米合热巴·亚森举着发电装置,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原来这就是课本里说的‘能量守恒’!摇动手柄的瞬间,灯泡从暗到亮的变化,这比任何课本都更冲击眼球!”天杭实验学校八年级营员时上同学说:我们正好要学习生物课程,这次夏令营让我们使用显微镜进行洋葱细胞和叶绿素细胞的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实践对即将学习的生物课程很有帮助。
参观新疆菌物科普基地时,营员们发现废弃菌棒竟能转化为有机肥料,“原来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这样的认知颠覆,让环保的种子在心中悄悄发芽。正如营员古丽米热在日记中所写:“新疆理工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说,这些设备是用来研究如何让地球更健康的,我长大后也想站在这里做实验!”
活动期间,营员们还开展了才艺展示、趣味比赛,并前往阿克苏科技馆、阿克苏市新时代青少年科学院参观,观看无人机表演和科普影片,近距离感受科技前沿,学习科研工作者的奋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勤在结营仪式上总结道:“本次夏令营是深化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十百万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学院依托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和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组织30余名师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探索‘高校+中小学生’协同科普育人新模式,助力提升南疆青少年科学素养。”
五天时间虽短,却为孩子们播下了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当“十百万志愿服务活动”的星星之火,遇上青少年蓬勃的探索精神,便点燃了可持续发展的青春力量。未来,新疆理工学院将继续以科普为纽带,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绿色低碳知识的学习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用科技与热情共绘“美丽新疆”的生态画卷。
来源:能源化工工程学院
审核:胡登雄
编辑:孙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