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边疆当家乡 送来春风育桃李——记浙江财经大学李晓超老师
  • 时间:2024-03-21
  • 点击:1097
  • 来源:党委宣传部

2021年9月李晓超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按照中组部计划赴阿克苏新疆理工学院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援疆工作。从东海之滨来到天山脚下,她始终秉承援疆初心使命,围绕“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援疆三问,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融入受援单位,把援疆使命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李晓超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作为新疆理工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她常规教学常抓不懈,教研教改有声有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推动各专业组建课程团队、科研团队,进行梯队建设;指导开展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教学方面

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只有了解才知症结所在,只有倾听方能共情共议——初到新疆理工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第一件事就是与各个教研室的老师们座谈,了解教师需求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发现师资力量极其薄弱,青年教师占比85%以上,基本都是硕士学历,6个专业仅有1位副教授,而经管学院学生数量占比全校学生数量达1/3,生师比极高,教师教学任务重,疲于应付;学科带头人以及专业骨干教师严重紧缺,科研数量少,高质量科研成果和高层次科研项目极其匮乏。通过了解得出并明晰当务之急是教师站稳讲台,规范教学,树立教师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多管齐下,循序渐进开展工作——李晓超一贯以教学为首位,援疆期间承担物流管理专业 19名毕业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作为校级督导听课 32 次。围绕本科合格评估,她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规范有序地管理,具体举措如下:

与后方多所高校合作,先后开展了“数智管理”虚拟教研室研讨活动;开设了“金专西行”《跨境电子商务》微专业;建立了“跨越山海共研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定期集体备课模式,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由后方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从课程不同维度、不同教学技法等方面进行展示分享学习,极大的提升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能,丰富了教学素材;深化落实教育部“慕课西行”、“金课援疆”工程,与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共建3门课程,借助智慧树平台,建立4门同步课程,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实现东部高校的优质课程和师资与西部高校的互动联动,各方反响热烈。此外,通过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反复打磨课程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先后组织学院教师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教师创新教学大赛培训、为期三天的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多频次多类型的教学大赛培训活动,再联同返聘教授、援疆教师组队一对一指导,短期集训,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蓄势聚力,教研提升见成效——在专业建设规划方面,积极带领全院教师,分工分任务,条条分析,件件落实;积极推动浙江教育援疆的“一校一院”战略,实现“一院一专业”的高配式教育资源援疆。

教师教学比赛成绩突出。在“新疆理工学院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学院2名教师荣获二等奖,1名教师获三等奖,3名教师荣获优秀奖;“首届新疆理工学院课程思政微课大赛”1名教师荣获校级二等奖;在“新疆理工学院2022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2名教师荣获二等奖,2名教师获三等奖。

教师培养成效明显。青年教师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与老教师“结对子”,教学成果显著提升,获批校级教改项目10项,立项4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门社会实践类课程);2021年底李晓超带领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主持并成功申报市场营销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

二、科研方面

整体谋划,多方渗透,创新科研导师制度,积极推进科研团队建设,挖掘现有教师潜力,调动教师加入科研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新进青年教师尽快融入科研团队,以任务导向提升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实力。

李晓超带领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2021年主持并成功申报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平台背景下供应链群体性机会主义及其治理研究》(Y202147574);主持并成功申报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新兴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位势及其跃迁的机理、路径与策略研究》(22BJY019);发表论文2篇。

动员学院教师积极申请各类课题研究,2022年经管学院老师共计申报各级各类项目27项,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本人主持)、省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地厅级项目3项(主持)、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4项(参与);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普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9篇。这些成绩凸显出学院在全校科研工作方面进步较快,也较大提升了学校在自治区高校中的科研声誉。

此外,学院依托学校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疆发展研究院”大平台,成立了“南疆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二级平台,该研究中心运作中植入学院组建中的五支科研团队,并在研究中心运转中不断加入地区科研机构的科研人才。

三、其他工作方面

实地调研,以赛促教——带队青年教师深入乡村实地访谈深度调研,对接高校智慧资源与乡村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举办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借助乡村实践提升师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开展了最为落地的一堂思政课。

李晓超作为大赛组委会主负责人之一,积极筹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取得圆满成功,本人积极参与推动“一校一院工程”、“金课援疆”工程与“浙阿高校科研论坛”活动,积极参与“1+X”组团式援疆实施方案,参与成立“浙江援疆——新疆理工学院阿克苏市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参与持续开展“教授博士乡村行”、 优化巴格其村乡村旅游规划、手绘巴格其、“乡村振兴大讲堂”、编制巴格其村乡村振兴援疆十佳典型、“七彩乡村夜”文艺表演、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活动,全面提升巴格其村的乡村旅游规划、产业规划及村容村貌,以上均取得显著成果。

四、个人荣誉方面

李晓超被评为2021-2022年度浙江财经大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被评为新疆理工学院2022年度优秀教师,2021年被评为援疆团队协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评为第十批第二期优秀援疆教师,2022年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干部人才年度考核优秀。

五、家庭方面

援疆期间,父母多次交待我要专心工作、做出成绩,秉承援疆理念,始终坚持在疆在岗,认真工作。李晓超的母亲2022年4月心脏手术,父亲5月因病去世,都因工作、疫情等多种原因不能亲伴身旁,没能陪在老父亲身边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是她心里最大的遗憾。

由于时差,就连跟家人视频电话也有诸多不便,但家人对李晓超工作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爱人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家委会的工作,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孩子会自豪地告诉班上同学:“妈妈在助力新疆教育”,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尽管离开的一年半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但言传身教的奉献精神未尝不是另一种守候!


六、援疆感悟与体会

胡杨林里听风啸,万里行程感触深。李晓超始终秉承“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援疆精神,牢记自身的职能和责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具备主动筹划、主动完成、主动承担责任的工作态度,以及不见成效不撒手的韧性和决心。

援疆对李晓超来说不仅仅是奉献,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提升的历练过程!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后方院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给予她工作上很大的帮助!援疆的这些日子里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将成为明天美好的财富和回忆!